為堅決打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落實細化學校疫情防控應急演練預案,提高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強化意識、優化流程、落實責任,確保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有效保障學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全市中小學復學工作方案》、《臨港區教育系統復學工作方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演練方案如下:
一、人員分工及主要職責
宋玉光校長擔任演練總指揮,統一調度,現場指揮,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相關演練人員分成工作組:
(一)綜合協調組
1.人員組成
組長:宋玉光
成員:姜學棟、邢海波
2.主要職責
負責現場調度、秩序維護、后勤保障、效果評估等工作;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疾控部門的指導和建議,確定是否停課以及停課的時間,班級或年級范圍等;綜合評估各環節工作,提出改進意見,不斷優化應急處置流程。
(二)疫情監測組
成員:梁劍 、陳佳偉及各班主任
1.主要職責
負責全校師生晨午檢、教學過程中體溫監測;疫情發生后,負責排查患病學生的活動軌跡和接觸對象情況,確定確切接觸者;對患病學生情況持續關注,每天加強疫情防控與巡視,對其班級及學校其他同學加強后續觀察和情況排查。。
(三)現場處置組
1.人員組成
組長:張淑穩
組員:王寧、李珍寶
2. 主要職責
疫情發生后,立即組織患病學生隔離和初步診斷救治;利用校園廣播通知各班學生立即停止室外活動,回到班級;確保發熱學生隔離通道和其他師生疏散通道相互獨立,避免交叉感染。
(四)對外聯絡組
1.人員組成
組長:宋巍
組員:李林芳、張貝貝
2.主要職責
出現疫情后,及時聯系定點醫院,并通知學生家長;按規定向上級教育部門、疫情防控部門報告情況,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調查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
(五) 消毒防疫組
1.人員組成
組長:王勇
成員:王保衛、宋佳鑫
2.主要職責
負責對出現疫情癥狀學生經過的通道及該可能接觸過的物品進行應急消毒;根據有關規定做好相關班級、衛生間、公共場所等消毒工作,并在學生離開隔離觀察室后對留觀室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做好記錄。
(六)宣傳教育組
1.人員組成
組長:李曉東
成員:趙嬌嬌 、李卓洋、呂智勇
2.主要職責
負責疫情發生后引導控制輿論,穩定師生及家長情緒;對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不恐慌、不猜測、不傳謠,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二、場景設置及處置流程
場景1
返校時,學校有1學生在入校門測溫,體溫超過37.3℃。按照有關要求,學校應如何處置?
1.檢測到體溫高于37.3C的師生員工,在做好安全防護和保持間距的前提下立即引導他們前往臨時留觀點等候,并在旁陪護安撫,同時報告學校疫情聯絡員(宋?。┎⒙撓蛋嘀魅?。異常人員帶離后,場所其他工作人員在用1000mg/L84消毒液對患者經過場地噴灑消毒的,同時登記現場師生員工個人信息,提醒在場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注意規范佩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人員接觸,注意觀察自身狀況,然后繼續正常在校學習生活。沒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關現場人員不得離校。
2.學校校醫穿戴防護套裝到達現場,對體溫異常人員用水銀溫度計再進行2次腋下體溫測試,時間間隔10分鐘,若體溫正常,無其他癥狀,所有人員恢復正常;若發燒或有其他癥狀,詢問14天內發病史、可疑病例接觸史初步判定異常情況性質,若無可疑流行病學史或可疑癥狀,由學校告知家長接走到醫院就診并進行核酸檢測(中高風險地區不允許家長自駕運送),康復后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康復證明入校,同時做好臨時隔離點消毒,其他人員保持正常教學秩序。
3.若有可疑流行病學史或可疑癥狀,告知家長,聯系定點醫院安排專車專人轉移到醫院,核酸檢測采集樣本后在醫院等待檢測結果;接觸人員做好登記,檢測結果明確前暫時留校;其他人員保持正常教學秩序;做好場所通風、消毒。
4.若診斷為其他疾病,按相應疾病治療,若診斷為新冠確診、疑似或無癥狀感染者立即上報、做好防護,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流調、密接管理,按照應急流程進行處置。
5.校醫或班主任每天做好隨訪及時了解就診情況,統計隨訪情況,按要求及時將信息上報,康復后持康復證明復學。
6.配合完成其他工作。以上幾條同時進行,并協助區指揮部各工作組做好信息發布、封控校園、數據排查等各項工作,同時通過家長群及時推送信息做好相關輿情處置工作,避免引起恐慌。
場景2
疫情常態化防控條件下,班主任晨檢測溫時,發現一名學生體溫超過37.3℃。
1.自感不適或檢測異常的處置。
在校內任何場所,一旦自感不適或檢測發現師生員工體溫≥37.3℃,應由在場相關工作人員,立即將異常人員帶至就近的臨時留觀點,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確認佩戴規范),并在旁陪護安撫,同時報告學校疫情聯絡員(一般為學校校醫或分管校領導)。
異常人員帶離后,場所其他工作人員再用1000mg/L84消毒液對患者經過場地噴灑消毒,同時登記現場師生員工個人信息(如果人員位置固定,也可以不用登記),提醒在場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注意觀察自身狀況,然后繼續正常在校學習生活。沒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關現場人員不得離校。
2.臨時留觀點的處置。
在臨時留觀點,校醫對有異常情況的人員再次進行體溫檢測(應使用水銀體溫計檢測腋溫2次,間隔10分鐘)和簡單詢問,如果確認體溫≥37.3℃或有咳嗽、腹瀉等癥狀,則啟動應急處置;如有境外或省外重點疫區旅居史或接觸史等流行病學史的,參照疑似病例處置,立即啟動應急處置。如果體溫〈37.3℃,由校醫或定點聯系醫院駐校醫生根據實際,決定繼續觀察、返回恢復正常學習生活或啟動應急處置。
3.轉運與診治。
啟動應急處置后,由學校通知120 救護車到校,轉運患病人員至指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診治(患病人員是學生的要通知家長,中、高風險地區不允許家長自駕運送,低風險地區可由家長自駕運送學生到指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學校有關工作人員應在做好個人防護后(二級防護,佩戴N95 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隨行赴醫療機構予以協助,并做好記錄。
定點醫療機構經診斷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則上須由醫院提供診斷證明,癥狀消失(發熱患者癥狀消失48小時后,嘔吐腹瀉患者需癥狀消失72小時后)、身體痊愈再返校,嚴禁帶病返校。學校要及時將排除信息通知現場登記的師生員工,提醒其仍需做好個人防護和觀察。
師生被診斷為確診、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第一時間按要求上報。學校要第一時間上報主管教育部門、當地疾控機構、當地疫情處置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告知患病人員家長(家屬)。
4.確診后處置與善后處理。
在當地疫情處置領導小組統一組織下,疾控機構第一時間進校指導學校共同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篩查、確定集中醫學隔離人員范圍、對相關場所進行終末消毒等工作;聯系公安部門應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維護秩序。
當地疫情處置領導小組組織對疫情處置的范圍和擴散風險進行評估,決定是否停課、封校、停學以及復學等事宜。